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

乒乓球教案20篇_乒乓球教学反思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班说课稿2.幼儿园教案3.心理健康教案4.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5.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6.《谁轻谁重》教学反思7.一下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8.中班教案 教学 反思 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育 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它。下面,我在这给大家带来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 范文 ,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范文1

1.小班说课稿

2.幼儿园教案

3.心理健康教案

4.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

5.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6.《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7.一下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8.中班教案

乒乓球教案20篇_乒乓球教学反思

 教学 反思 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育 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它。下面,我在这给大家带来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 范文 ,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范文1

 活动实录片段: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有家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有

 老师:那你们明白小鸟、蜜蜂、小鱼、有家吗?

 幼1说:我看到过小鸟的家,小鸟的家在树上。

 幼2抢着说:我家墙上的瓦缝里也有鸟窝。

 幼3说:小河是小鱼的家。

 幼4说:小河是乌龟、虾还有螃蟹的家。

 幼5说: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透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资料;透过谈话法帮忙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透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 想象力 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透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到达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忙幼儿理解诗歌资料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忙、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潜力差的幼儿。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范文2

 今天是个好日子,宝贝们和爸爸妈妈开幼儿园玩游戏啦,宝贝们带着爸爸妈妈去看画展,莫莫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画,说:“奶奶,这是我和赵俊臣一起画的,我们画的是小黑藏在牙齿里。”孩子们的画在家长面前一展风采,很多宝贝和画展留下了美丽的合影,在看画展时,有些宝贝当起了小导游,“妈妈,你看,那树枝上的小花是用手蘸颜料点上去的”。通过画展,让爸爸妈妈们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绘画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却只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说是孩子与外界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借助绘画,幼儿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

 到了吃点心的时间,孩子们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事情,都在忙爸爸妈妈面前展现自己,就连吃点心也不愿落后,吃的比平常快,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自理。游园活动开始啦,好玩的游戏即将登场,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挑战自己。在玩吹 乒乓球 时,妈妈和宝宝一起吹,将把装满水面上的乒乓球吹到另一个空盆里,大家吹的不一乐乎,有些没找到 方法 的吹的水花四溅,有个家长说:“这个游戏应该叫浪花一朵朵”。找到方法了,一鼓作气,小嘴巴嘟起来,呼呼。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游园活动已经结束了,回到教室,孩子们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的游戏,有套圈、会动的垫子、吹蜡烛、投球,扔沙包等等,每一项游戏孩子都在挑战自己,尽情地享受他们节日带来的快乐。通过学校举办的小舞台、画展、游园活动,不仅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还让孩子在从中找回自己的自信,学会了坚强,不怕困难,做事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来到公主面前问公主:“公主殿下,月亮有多大?怎样才能摘到”?公主回答说:“月亮只有我的指甲那么大,只有我窗前树梢那么高,顺着树爬上去就可以够到了”。于是国王就给公主做了一个只有指甲大的月亮,公主满意的笑了。

 通过这个 故事 ,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是不如成年人的,在成年人眼里,思维里,思考模式是固定的,符合实际的,在孩子眼里,什么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就像浩瀚的海洋,孩子容易得到瞒足和成就感,他们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高兴半天,会因为一个贴贴纸而争论不休,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感性认识丰富的人,妈妈们也在“为什么”中开拓孩子的思考空间,引发孩子喜欢该提问的乐趣,在“为什么”中挖掘隐藏着孩子感性认识灵光。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范文3

 镜头一:

 小班的李老师来我们班有事,她看见了小祥,很喜欢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礼貌的喊:“李老师好。”李老师笑起来,也学小祥的样貌说:“小祥好。”小祥的脸刷的红了起来,满脸难过的样貌。

 镜头二:

 大家都在教室里开心地玩游戏,同时自然地大声念儿歌,晓祥也跟着大家齐声说:“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

 分析和 措施 :

 小祥是我们班有口吃的小朋友,为了纠正他的这一毛病,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师的模仿给了晓祥一个打击,我们就应建立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信念,杜绝嘲笑、模仿等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

 儿歌的节奏较慢,他念起来一点也不打顿,表情很自然,但他发现我在注意他时,立刻显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动了,等到我转过头暗中观察他时,发现他已恢复了原先的样貌,正起劲地念儿歌,能够肯定地说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无关,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后纠正孩子口吃活动中,务必注意到以下几点:

 1.要多给他一些表扬与鼓励,逐渐增强他的的自信心。帮忙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说的念头。

 2.孩子说不好的时候不要批评、责备。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建立一种自然简单的心理环境。

 3.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范文4

 今年的六一庆祝,重头戏还是社区汇演。总体来说,今年我园的三个节目的质量都比往年有所提高,特别是队形变化丰富了,幼儿的舞台感觉提高了,服装漂亮了。但遗憾的是出彩不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选材、音乐、排练、服装等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眼光还可以再高一些,下的功夫还可以再深一些。

 选材:一个舞蹈的成功与否,选材非常关键。建议选择有情景性的舞蹈,来表现幼儿的日常生活。这样的舞蹈,肢体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幼儿驾驭起来较顺利。这样的舞蹈比纯碎跳动作的舞蹈更有观赏性。

 音乐:一般选择节奏欢快、活泼的,节拍、乐句较工整的,便于幼儿掌握。而弱起小结的音乐就不适合了。一个舞蹈中,如果音乐有快有慢,一张一弛,就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了。

 排练:排练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了。建议老师在排前介绍舞蹈的内容,观看视频,让幼儿有个整体的概念。其次是熟悉音乐,可以在教室里不断播放。排练时先口令,再配音乐。教师要心中有数,每一个动作做几个八拍,放慢速度练会后再恢复到原速,最后再配上音乐,不断练习和扣动作。这是一般的排练流程,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变动,以幼儿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为最终的目标。还有就是要趁早排练,对幼儿来说,不可能两三天就学会一个舞蹈,必须是一点一点地积累,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服装:舞蹈服装区别于平时的着装,宜亮不宜暗,可以同类色系,也可以强烈的对比色,再配以亮片或夸张的配饰、头饰等来突出舞台效果。裙子宜短不宜长,宜小不宜大,露出幼儿藕节似的手臂和大腿,感觉非常的可爱!

 另外在合作上,教师之间要乐于奉献,不过多计较付出的多与少,抱着“我要把节目排到”的心态和目标去做这件事。当你最后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精彩表演时,你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成就感,有时竟会感动地流泪!你会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真的,我以前排节目时就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精选范文5

 活动目标:

 1.能感受 散文 中太阳“调皮”的表现。

 2.体会散文的幽默、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挂图。2.太阳头饰,红色圆形纸板若干(同幼儿脸大小),自制乌云一张(同脸大小)。

 3.故事磁带。

 4.活动前带领幼儿感受太阳升起、落山的方位变化。

 活动过程:

 1.欣赏。

 这些讲了些什么事情

 幼儿独自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看后可小声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太阳在干什么

 这个太阳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帮忙幼儿理解:调皮)

 2.欣赏散

 散文里讲了谁的事情

 听了散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再次欣赏散文。

 散文的题目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它是个调皮的太阳

 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吗

 4.游戏:调皮的太阳。

 幼儿分成五组,在五个不同的地方站好,分别扮演小朋友、庄稼、苹果、草莓、小朋友、雨点儿。

 跟着录音,幼儿与教师一齐游戏。教师扮太阳,跟着散文的情节发展,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中班后期幼儿已经能够完全欣赏理解短小的 散文诗 的涵义和意境。在看到幼儿对欣赏活动充满兴趣的时候,我觉得,停留在让幼儿感受意境,创编几句还是不够的,还能够进行第二次欣赏教学活动,教幼儿朗读诗歌及再次创编。因为幼儿对诗歌已经产生兴趣了,他们爱听,想念,教师就能够在帮忙幼儿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熟记诗歌资料,并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更是对散文诗意境的深入。同时,教学时,除了让幼儿说一说外,还能够启发模仿,并把幼儿模仿的诗句编成一篇散文诗。并可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调皮的情绪。我想用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

相关 文章 :

1.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教学5篇

2.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3. 最新我想的教师教学反思

4. 教师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5. 新入职教师教学反思范

6. 老师教学反思周记

小班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乒乓球弹性的变化。

 2、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活动难点:

 利用材料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

 准备:

 一些辅助的材料:棉花、毛巾、报纸、黄沙、塑料纸、纸盒等。

 过程:

 1、诱导问题:

 (1)、教师启发引导: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关乒乓球弹性的实验,实验中你也许会遇到困难,要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果暂时不能解决,你也不用着急,记在心里,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2)、幼儿操作实验:

 玩法:幼儿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2、讨论释疑:

 ――――“有什么新发现,遇到哪些困难?”

 (1)、幼儿逐一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2)、讨论:“那谁有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请个别幼儿演示好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也可以这个问题?为什么?

 (3)、小结:乒乓球弹性有变化。当遇到比较坚硬的材料时会弹性大,跳得高;当遇到较柔软的材料时则弹性小,跳得低;乒乓球弹性的大小还与我们投掷的力量有关。所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乒乓球的弹性增加或削减。

 3、实验验证:

 (1)、这里有许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设计出新的游戏,你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一找另外的方法,好了,让我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

 4、迁移经验:

 鼓励幼儿介绍在实验验证中找到的新方法

 5、延伸活动:

 乒乓球造型

 幼儿利用一些辅助材料对乒乓球进行装饰、造型。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X”。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5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弹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床),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弹性”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弹性玩具和用品的一些特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系列活动,“有趣的弹性玩具”、“弹力的大小”、“制作弹力小玩具”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弹性的特点,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本教材除了源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产生学习探索欲望外,还有利于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掌握观察、操作、记录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按照新《纲要》的教育目标,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

 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记录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具有弹性物品的能力。除了以上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外,我还将关注幼儿活动发展中的生成性目标。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这一科学现象。

 本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在探索、谈论、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弹性的特点。

 一、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探究动机的情境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因此我在活动中以到“游乐园”去玩,发现玩具中的秘密的情境引入,为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在玩中主动探索弹性玩具的不同玩法,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现象。第二次操作是对所投放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培养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具有弹性物品的能力。

 3、测量、记录法:新《纲要》指出“用多种的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的环节我引导幼儿以测量、记录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为下一个环节的交流与分享做准备并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到科学的一条基本法则——说理要有事实依据。

 二、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1、提供多种多样的弹性玩具布置“游乐园”,有弹性和无弹性的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2、幼儿记录卡、笔,塑料袋每人一套

 3、尺子、绳子、吸管、筷子等若干种可用于测量的物品。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好玩的弹性玩具”,→了解弹性的特点→找找哪些东西有弹性,三个操作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学习。

 各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一、创设尝试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先把幼儿引入由各种弹性玩具布置而成的“游乐园”,告诉幼儿“游乐园”里的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试着用多种方法发现它们的秘密,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

 二、第一次操作,在玩中感知物体的弹性。《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弹性玩具,着重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弹性这一科学现象。这是活动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其次,随机在小组中引导他们讨论:“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发现什么。”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有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最后,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物体的弹性。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弹性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弹性的特点。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三、第二次操作,了解弹性的特点。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玩具有弹性的现象。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弹力玩具前后的变化规律,从而了解弹性的特点。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测量、记录法来突破难点。首先设置问题情景:“怎样在玩的过程中比较准确地了解玩具的变化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想办法,鼓励幼儿迁移以往的经验选用最方便、有效的测量法来记录玩具的变化。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记录,最后让孩子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原来这些玩具有弹性:拉一拉,手放开,恢复原来的样子;压一压,手放开,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被推向了高潮。

 四、第三次操作,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品有弹性。纲要强调,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安排了第三次操作即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并对弹性物品非常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准备了弹性的玩具,以及弹性及非弹性物品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幼儿通过玩一玩、试一试,说一说,在实践中主动感知弹性的特征,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还引起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发现物体的弹性,理解弹性的特点,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喜欢探究、发现,积极表达交流,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知弹性的特点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身边的弹性物品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初步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了解弹性的特点。2.物质准备: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气球、弹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绵、手套、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弹簧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试一试、玩一玩弹性玩具,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1.出示弹性玩具,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弹性玩具的特点。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问题: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完整讲述,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分享情况提升并小结: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我们一用力它就发生了变化,不用力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

 引导幼儿讨论、总结出:篮球用力一拍就会跳起来;气球用力一吹会变大,拉力器和弹簧玩具用力拉会变长,不用力就弹回去跟原来一样……

 我们把有这种本领的玩具叫做弹性玩具。

 4.再次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三、探索比较并分类,进一步感知弹性,深化对弹性的认识。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并分类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它们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感受弹性物品带给我们的便利。

 提问:

 1.你身上有弹性的东西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2.生活中,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ppt)

 五、延伸活动:继续寻找身边或你发现的有弹性的东西与你的小伙伴和老师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的现象、物品有很多,孩子们也对此司空见惯,但孩子们对弹性的特点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制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亲历科学、体验科学,在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去引导孩子自主实我发现,在玩中感知弹性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

 在这个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清晰、合理的设计,每个环节目标明确,环环相扣.在整个活动中数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实匙,发现弹性玩具的秘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一环节的设计出示自剖弹簧玩具,微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第二环节引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弹性玩具秘密,知道弹性的特点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第三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吏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三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

 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发展,知识上有了新的收获。

 通过反思,我觉得整个活动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动过程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对于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层次性.

 2.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后,引导幼儿自主然究实默,感知弹性的特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感兴趣的材料,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探索。

 在活动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语言还需严谨。

 2.活动中在对物品进行有无弹性分类时,说到橡皮泥的弹性时,本想引起争议,我觉得这里教师可用夸张的表情语气,引起孩子们的争议,对于大班幼儿,可让他们对此进行讨论。

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班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思路

 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喜爱的事物充满了表达和欲望,幼儿可以通过描述性词汇来对喜爱的事物进行表达。饼干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并且幼儿对于吃的东西永远充满着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这样一个内容进行讲述活动。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我将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1、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地讲话。

 2、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饼干的样子、颜色、形状等。

 3、能通过活动丰富词汇,比如“圆圆的、甜甜的、香香的”等描述性词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通过活动讲出一些描述性词汇。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正在发展阶段,所以要教师来引导幼儿来表达,这也是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若干的形状、大小、味道不一样的小饼干。

 2、活动所需要的盘子、遮挡物(布)。

 五、教学方法

 1、首先要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直观法和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从中让幼儿从视觉、嗅觉、触觉方面来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

 2、其次运用谈话法来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活动一开始,先用“闻一闻”的方式让幼儿激发兴趣。幼儿能依据凭借物的特点首先来猜想是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一一体验过后,让幼儿说出对此凭借物的感受并引导幼儿说出“香香的”等类似词语,然后教师解开谜题。

 2、让幼儿摸一摸饼干,让幼儿说一说饼干都有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用描述性词汇。(和个别幼儿进行交流)

 二、活动过程

 1、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饼干啊?我将你们喜欢的饼干送给你们好不好呀?但是你们要说出你要的饼干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才行。这样我才能把你们想要的饼干送给你。”

 2、幼儿将自己想要的饼干拿到之后,教师让幼儿相互交流

 “你的饼干是什么样的,我的饼干是什么样子的”,相互尝一尝,看一看。和同伴讲述之后,自由讲述到个别讲述。

 三、活动结束

 1、教师最后将幼儿所喜欢的饼干特点加以总结,比如,有的小朋友的饼干是甜甜的,圆圆的,扁扁的。

 2、告诉幼儿不仅仅只有饼干才能用圆圆扁扁来形容它,还有其他你们喜欢的东西。那就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还有什么你喜欢的东西来用这些词语去形容。

 3、幼儿可以回家把这些分享给爸爸妈妈。

小班说课稿 篇2

  背景说明 :因为这一活动每个字都是自己设计的,完全是原生态的自创,本活动经过一研二研到最后成熟呈现,得到了同事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活动教案和说课与大家分享,期待老师和各位学员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设计意图: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说的是一颗虫卵经过太阳照射孵化成一条毛毛虫,毛毛虫吃了很多的水果和另外食物变成了一条很大的毛毛虫,再做成茧,最终变成蝴蝶的故事,故事除了让孩子们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历程,更重要的寓意是告诉我们吃什么东西都应该适量,不可贪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的,教育意义深远。

 我们小班组成员一起挖掘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那条可爱的毛毛虫),以吃毛毛虫吃了各种各样水果逐渐长大这一情景片段导入教学,进行了绘本美术原生态的教案设计,我用瓶盖印画的方式选用四种与常见水果匹配的颜料(红、黄、橘黄、紫)进行毛毛虫身体的表现,结合绘本情节,操作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如:第一天毛毛虫吃了2个苹果,就用瓶盖蘸红色印画身体,第二天毛毛虫吃了3个梨,就用瓶盖蘸**印画身体,毛毛虫吃了这么多水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活动的重点是独立正确的拓印和添画完成作品,并能介绍自己印画的毛毛虫吃了什么水果?与身体印画的颜色相匹配。活动的难点是圆与圆之间要紧密衔接不分离,为此我在导入环节观察毛毛虫身体特征重点引导观察,在教师示范环节进行了问题设疑“为什么圆与圆之间要紧密相连?”,在个别幼儿尝试操作环节着重分析强调,在幼儿分组操作环节巡回指导提示身体不能分离,诸多的环节化难为易。并尝试让幼儿用圆、弯线、直线对毛毛虫眼睛、嘴巴、触角、脚进行简单的添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印画和添画,一条逼真形象的毛毛虫浮现在眼前,此时是孩子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妙时刻,情感目标在此体现。

 最后的评价环节“你的毛毛虫吃了什么水果?”,“你这条毛毛虫在干什么?”与开始部分的问题首尾呼应,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除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在此环节中充分体验自己操作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多种颜色拓印毛毛虫的身体,并能进行简单添画。

 2.体验瓶盖印画和操作成功的快乐。

  说活动重点 选用多种颜色印画,独立印画和添画完成操作

  说活动难点: 身体的圆与圆之间紧紧衔接,将瓶盖放固定的颜料盘内不混色

  说活动准备 课前已与幼儿阅读过绘本、PPT中部分、毛毛虫范画、幼儿操作用纸、(红、黄、橘黄、紫)颜色每组一盘、黑色勾线笔每人一支。

  说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引题激趣

 1.师:故事中的毛毛虫吃了哪些水果?

 2.这条毛毛虫长得怎么样?(身体、眼睛、嘴巴、触角、脚)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身体是衔接在一起不脱离。

  二、出示范画,讲解示范

 1.观察范画中几条毛毛虫的身体颜色,猜想原因所在?

 2.出示作画主要工具(瓶盖和颜料),讨论怎么变出毛毛虫?

 3.教师示范毛毛虫作画步骤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用瓶盖蘸色印画→圆与圆之间不能脱离→将瓶盖放于原来的位置→再选择另外盘里的颜色蘸色印画→画上圆圆的眼睛、弯弯的嘴巴→再画长长的触角许多的脚脚

 情景导入语:毛毛虫好好饿,第一天吃了红红的苹果,第二天吃了桔黄的橘子,第三天吃了黄黄的梨,第四天吃了紫紫的葡萄、哈哈,毛毛虫不饿了,长得胖又大!

 设疑:为什么毛毛虫的身体上的圆要紧紧的挨在一起?

 4.个别幼儿尝试操作,纠误分析难点

  三、分组操作,巡回指导

 1.时刻提醒幼儿印画毛毛虫身上的圆要紧紧挨在一起

 2.鼓励幼儿使用多种颜色操作

 3.提醒幼儿瓶盖放于固定盘内再另取瓶盖

 4.从固定圆位置大的这头开始印画

 5.帮助能力弱不敢作画的幼儿

  四、相互交流,作品展示

 师:你的毛毛虫吃了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班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综合活动《球儿真好玩》,这是我园园本课程——主题综合活动“球”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儿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幼儿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

 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幼儿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

 幼儿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

 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让幼儿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球的兴趣。

 2、 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

 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幼儿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 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

 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幼儿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幼儿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

 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教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让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幼儿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儿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幼儿作品。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

 幼儿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 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幼儿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幼儿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乐趣。

小班说课稿 篇4

 说教材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

  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说活动准备为了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

 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

 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

 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帮助,并作简单的点评,让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四、活动廷伸

 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汽车,是不是也画一些送给别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搓圆子》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小班上册的“好吃的食物”单元,在这单元里不单是让幼儿认识到平常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认识是让幼儿通过年节食物的意义,了解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而汤圆在广东地区里过节时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食物。联系到现时人们对过节越来越冷淡,过节时也越来越没有气氛的这种情形,这活动我会把它放在我们这里很重视的“冬”的这一天来进行,让幼儿在充满过节的热闹气氛里充分认识食物与过节的紧密联系,让幼儿感受到过节可以如此的美好,食物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意义。

 另外,结合小班的实际情况,因是新入园,有些幼儿还怕生,不会也不敢与其他幼儿相处,同时,现在独生子女多,平时缺少与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的体验,加上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群发育还不太完善,在搓圆子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困难。比如动作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搓等等,如果只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就会显得缩手缩脚,效果不会太好。在这里特别设计了”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来过节”这一环节,不单是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能干的哥哥姐姐起带头作用,让我班小朋友在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中轻轻松松学会“搓圆子”这一技巧。

  二、说目标

 1、结合过节,学习搓圆子的技巧,同时让幼儿生动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联系,知道圆子的吉祥意义

 2、在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中,与大班哥哥姐姐互相配合,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3、通过猜谜,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推测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场地四周布置一些过冬时的饰物,如:鞭炮、窗花、彩灯、彩挂等等

 2、活动前事先通知小朋友在过冬那天穿上自己喜欢的喜庆的衣服来园

 3、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特别强调大家制作

 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食物的部分)

 4、准备搓好的糯米团若干,大的碟子多个

  四、说教法

 运用环境布置及录像的烘托手法营造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幼儿深醉其中,感受过节的欢乐;用猜谜和鼓励幼儿尝试的方法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突破“搓圆子”这一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到老师正确示范、指导,其中设计大班哥哥姐姐在旁帮助进行榜样示范,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搓”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鼓励幼儿邀请其他人来过节和分享汤圆,锻炼幼儿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看录像,带出主题

 (1)用四周环境的布置及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使幼儿感受过冬的喜庆气氛。

 小朋友在兴致勃勃的观看录像里人们在忙碌的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的食物,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欢乐的人们快乐的玩耍……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让幼儿联想起平时过节时的情景。幼儿就知道,要过节了,有新衣服穿,大家很欢乐,周围很热闹,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直观的让小朋友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2)老师出谜语“捏呀捏,搓呀搓,搓出一个小圆球,圆滚滚,站不稳,把它放在水里滚”,让小朋友猜

 如果幼儿猜不出可以提示:刚才录像里看见的,我们在过冬过节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最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冬过年的时候要吃汤圆吗?”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吉祥意义是表示全家团团圆圆,喜庆如意。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和尝试怎样做汤圆,老师最后进行正确的示范

 有些幼儿可能看过大人做汤圆的过程,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做,但是动作会显得笨拙,制作的汤圆也不太漂亮,但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平时会认真观察,能够大胆表现、大胆尝试。最后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将一块糯米团放在手里上下搓成一长条,然后捏一点放在手心沿着一个方向揉,揉成一个圆圆的圆团,汤圆就做好了。做好了以后,要把它们放在碟子里。

 (三)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过节,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喜悦。这一环节突破“搓的技巧”这一教学重难点

 老师说“今天我们大家在幼儿园里过冬,怎么样才能过上一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节日呢?”引导幼儿去邀请等候在外的大班小朋友一起制作汤圆,开心过节。大家把手洗干净

 以后,就开始做汤圆了。制作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要求大班小朋友让小班幼儿多动手,在旁帮助他们,不要自己包办。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

 汤圆做好了,大家排成长队,听着音乐跳着舞,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评价,哪些汤圆做得好。再一次巩固“搓”的技巧。

 在这一环节,因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偏低,如果只是由老师来进行示范、指导的话,不但很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利用大哥哥、大姐姐来共同参与过节,不但热闹,充满节日的气氛,而且以大帮小,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幼儿很快的掌握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就变得轻松、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大班幼儿的互相配合,小朋友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交流。

 (四)煮汤圆

 大家一起把汤圆放在预先煮沸的水里煮。煮好以后一起吃汤圆

 这个环节可以延续到下课后。老师鼓励小朋友把煮好的汤圆分给幼儿园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小朋友品尝,分享过节的喜悦,进一步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向家里人学习一种简单的食品制作,利用自己的橡皮泥进行制作,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做的是什么,如何做,用到什么技巧等等,从而使这一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

心理健康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 篇1

科学意图:

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往往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问题寻求答案。应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为孩子选择适合科学教育的内容,提供丰富的教育材料,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制作方法与步骤:成品

实验操作: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教师指导建议:

●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拓展与替代: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

小知识: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轨道外逃的倾向。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活动反思:

利用科学原理共同制作,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感情。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不仅仅能收获到快乐,更收获到经验、自信……

幼儿园教案 篇2

幼儿园电脑课教案。现在是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覆盖了绝大一部分的家庭,我们的生活也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对于幼儿来说,电脑是具有一部分诱惑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教育幼儿使用电脑往好的方向发展,正确的了解和使用电脑。

一、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据我观察现在的孩子们都渴望去探索电脑的奥秘。但是,孩子们对电脑并不了解和认识,不能正确的运用电脑。针对孩子们对于电脑的认识的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孩子们对电脑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能亲自动手运用电脑来完成想做的事,使孩子们能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目标

1、初步对电脑简单的认识,掌握使用电脑的基本方法。

2、正确引导孩子们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孩子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和表现的能力。

3、让孩子们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孩子们能正确的了解和运用电脑。

三、活动准备

实物展示:cpu、键盘、鼠标、光盘、u盘等;

展示:主机、显示器、内部部分硬件、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头等;

PPT课件准备。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通过教师播放孩子们喜爱的音乐和动画片:音乐片段《黑猫警长》、动画片片段《黑猫警长》(通过教师向幼儿播放音乐和动画片让孩子们能对电脑的正确认识和掌握电脑的运用)导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聪明的电脑》。

导入语的设计:(提问式)小朋友们看了和听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动画片和音乐,聪明的电脑是多么的神奇呀!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笑也帮助了我们许多,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电脑给我带来了那些帮助?

(二)、基本部分:

1、探索了解(通过掌握电脑的基本运用和认识了解,让孩子能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

提问设计:

①电脑帮助了我们什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能主动的思考和回答问题,让孩子们认识电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帮助了我们)

②电脑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电脑的结构组成,并能正确的说出电脑是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响等组成)

③小朋友们学习了运用电脑以后,有怎样的收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经过对电脑正确运用的认识和掌握,试着让孩子们谈谈感想)

④未来的电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和遐想未来的电脑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们通过画板画出未来的电脑并展示给大家看)

2、示范讲解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培养孩子们能亲自动手操作运用电脑的能力)

①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Windows中图画功能,并且让孩子们能动手画图。

②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电脑中的互联网功能,并且让孩子能从中收集喜爱的。

③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电脑欣赏喜欢的音乐和观看喜爱的动画片,并且让孩子们能学会简单的音频播放。

3、游戏《连一连,找一找》(让孩子们通过动脑筋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发智力)

教师邀请一部分孩子通过电脑来完成这个小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过的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电脑的运用了以后啊,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要懂得正确的运用电脑,做一个乖孩子。回家了可以教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如何运用电脑哦!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了。

五、活动延伸

1、艺术——《未来的电脑》通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和遐想未来的电脑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们通过画板画出未来的电脑并展示给大家看看。

2、社会——《电脑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帮助》通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经过对电脑正确运用的认识和掌握,试着让孩子们谈谈感想说说电脑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规则进行游戏,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玩游戏。

2、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长袖一条、宽敞场地、四色呼啦圈、旗子四枚。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长臂人——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热身运动。

2、你们看看郑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

(出示长袖,幼儿猜测长袖的用途。)

3、教师演示,扮演长臂人和幼儿互动。

小结:把长袖的袖子套在两只手臂上,看上去手就像变成长臂,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做“长臂人”。

二、游戏“长臂人”——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

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做”长臂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玩法:首先要把长袖套在手臂上成为“长臂人”,长臂人拥有四种不同颜色的旗子,当长臂人举起一种或两种或多种旗子时,你们就要快速的站到相应的旗子颜色对应的圈里,只有五秒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即为失败,就要到“监狱”里休息片刻。留到最后的小朋友即为获胜。那他就成为下一位长臂人。(在监狱里的小朋友要安静等待下一轮游戏)

2、教师与幼儿共同演示玩法。

3、集体进行“长臂人”游戏。

幼儿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助跑跨跳,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和灵敏性。

2.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故事、长短不同的纸棍、塑料棍、高低不同的皮鞋盒。

教学过程:

一、扮演角色

扮演运动员,穿有刘翔画像的衣服,在教师带领下,做举重、打排球、打乒乓等上肢模仿动作。

二、探索练习

小运动员选择一根纸棍或塑料棍,再选择两个相同的皮鞋盒,找一个地方去尝试跳过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幼儿自由选择。

三、运动员示范

1.请个别幼儿进行展示交流,并启发引导幼儿转入新的运动方式。

2.请几名小运动员示范。

3.这几个小运动员,他们跨跳的方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并讲解,同时引发小运动员一起参与讨论跨跳要求:助跑要中速、短距、自然放松、跨跳时单起单落)

4.小运动员尝试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全体小运动员再次尝试助跑跨跳的动作,可以单独跳,也可以合作跳。)

四、小运动员选择练习

1.出示比原来再高一点的障碍物(两个皮鞋盒重叠,用纸棍或塑料棍搁在上面),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跳。

2.可选择原来高度的障碍物进行垮跳,也可选择更高障碍物垮跳。

五、游戏

跳过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跑到运动商场去购一样物品(皮球、绳子、圈、饮料瓶等),然后返回。

六、交流,放松

1.相互交流本次跨跳的情况。

2.跟着音乐节奏做放松动作。

3.一起整理运动器械,物归原处,活动结束回教室。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大班健康活动,对孩子们进行跑,跳,跨的练习,跨越障碍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障碍产生恐惧,在练习中给予指导与鼓励,帮助幼儿战胜恐惧,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跨越障碍物的自信心。发展孩子们的运动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小百科:障碍是一种体育竞技术语,是阻挡前进的东西。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随便吃药的危险性,懂得生病时要根据

医生的诊断服药。

2、乐意与同伴一起制作小药箱

活动重点: 懂得生病时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服药。

活动难点: 了解随便吃药的危险性。

活动准备:

1、收集社会上因吃错药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实例。

2、制作药盒的纸、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如果你生病了,该怎么办?(看医生,吃药,打针)

二、教师实例分析,进行提问。

1、师:有一个叫牛牛的小朋友,他一个人在家,突然觉得

肚子很不舒服,他打开家里的小药箱,里面有很多药,但是他不知道该吃那种药,牛牛翻了一下药箱,看到了一种妈妈曾经给他吃过的药,牛牛想:上次感冒的时候妈妈给我吃了这种药,病很快就好了,现在,我把这种药吃下去,肚子就会舒服的,于是,牛牛拿起了药就想吃。

提问:牛牛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 师:对了,这个药牛牛是不能吃的,因为牛牛是肚子痛而不是感冒,吃错了药反而会导致病更加严重的。

2、教师讲述因吃错药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实例。 师:现在,老师就给我们小朋友讲讲因为吃错药而差点导致失去生命的事件。

第一个例子:一位老人在家看护4岁的孙子,孙子捂着肚子,大声喊痛,老人便拿出两片安乃近给孙子服下,孙子仍啼哭不止,老人以为药力不够,又给孙子服下3片,不一会儿,小孙子脸色苍白,失去知觉。老人急忙把孙子送往诊所,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男孩才脱离了危险,据医生说,安乃近这种止痛药,副作用大,服用过量会危及生命。 第二个例子:据报纸报道,家住天津南开区的一位年轻妈妈发现两岁的儿子腹泻不止,就找出痢特灵,给儿子服下4片,不到半小时,儿子捂着腹部啼哭不止,并且直喊疼。妈妈急

忙把儿子送往医院抢救,医生问明发病原因后,马上确诊为药物中毒,立即采取了催吐,输氧,输液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抢救,才挽回了孩子的生命。据医生介绍,痢特灵作为一种治疗菌痢的药物,因具有较大的毒性,临床中严禁儿童服用。

三、说说怎样吃药才安全。

师:听了这两件事情,你觉得怎么样吃药才是安全的?(看说明书,按照医生说的吃)如果你生病了,爸爸妈妈又不在家,你应该怎样吃药(怎样做)?那老师告诉你们,有些药盒里面装的不是这种盒子上写的药,装的可能是另外一种药,所以,我们小朋友吃药前都要看清楚。

四、活动延伸。 制作小药盒:每位幼儿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药盒,贴上标记,让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药放在这个药盒中,以确保吃药的安全。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

我国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 教案发展相对迟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还不成熟。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运用自己独特的 方法 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动脑、主动思维的好习惯,体验思索的乐趣。

 重点: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乒乓球 ,玻璃瓶。

 一、导入。

  故事 《可疑的花匠》(课件展示)

 可疑的花匠

 夏天的中午,虽然天气很热,但广场上还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突然,人群中传来女人的尖叫,原来有人抢走了她的挎包,并飞快地逃走了。附近的巡警闻讯赶来,可是广场上的人实在太多了,那个劫匪早已消失在人群中。福尔摩斯正巧从广场经过,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他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指着正在花坛里浇花的花匠对警察说:?抓住他,他就是嫌疑犯。?

 请问:福尔摩斯是怎么判断花匠是嫌疑犯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导入:脑筋转转转

 二、创设情境,体验思索的乐趣。

 (一)数手指游戏。

 教师伸出一根手指,问学生:这是几?接着伸出两根,问学生:这是几?接着伸出三根手指,问学生:一加一等于几?

 学生自由回答。

 你答对了吗?请同学谈一下刚才游戏的感受。

 教师 总结 :看来,脑筋转起来,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你就能体验到思维的乐趣。

 (二)巧取乒乓球

 如何将瓶子中的乒乓球取出来呢?(不能用手拿,不能直接倒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展示,表演。

 教师总结:老师真是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独特的方法,有没有发现:善于思考,灵活用脑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 思维训练 营锻炼一下吧。

 (三)走入思维训练营

 1、活动一:脑筋急转弯。(课件展示)

 ※ 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冰变成水吗?

 ※()、2、3、4、5、6、7、8、9、()?打一 成语 。

 ※老王太太整天喋喋不休,可她有一个月说话最少,是哪个月?

 2、活动二:快速抢答。(课件展示)

 ※ 一只猫吃掉一条鱼用5分钟,三只猫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吃三条同样大的鱼用几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

 ※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这时,你的右边是南面,如果你向后转,你的左手指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发言,并做示范。

 ※ 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学生发言,指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师强调,考虑问题要全面

 3、活动五:画一画

 画一画(p41),第4个图应该怎么画?

 师强调注意事项:仔细观察,寻找规律。

 学生动手作画。

 找学生上台上表演。

 4、说一说,思维训练营暂时结束,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

 三、师总结:

 同学们,大胆的运用你们独特的思维,开动你们的大脑,脑瓜勤转转,越转越聪明。

 板书设计: 脑筋转转转,越转越聪明。

 教学 反思 :惯性思维是孩子们学习中遇到的大障碍,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感受,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答。使他们在解答疑难的过程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心理健康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做事时马虎的害处。

 过程方法: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做一个做事、学习不马虎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知道做事粗心、马虎、无耐心是不良习惯,掌握克服不良习惯的本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一、预习提纲

 1. 马虎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麻烦?

 2. 怎样避免马虎发生?

 (1)做题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2)做事情时要仔细。

 教学过程:

 二、导入

 《小马虎的故事》请同学们谈体会。导入:不做?小马虎?。

 三、学习新课

 1.看43页图,从?小画家?的画中,你能找出多少错误?指名学生回答。

 2.找一找,你身边有?小马虎?吗?

 (1)忘带书(2)试卷忘写名字(3)考试时丢题、丢分?

 同桌交流,班级汇报。

 3. 马虎的东东:根据字条,妈妈能找到东东吗?为什么?

 ?妈妈,今天放学,我到同学家玩,你回来后别忘了去接我,去之前先给他家打电话。东东?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4.说一说:马虎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

 四、教学反馈

 1.讨论:怎么样避免马虎的发生呢?

 (1)4人一组讨论(2)汇报讨论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1.做题时,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2.做事情时要仔细。

 2.细心口诀: 火眼金睛要常练,注意集中不能忘

 题目会读找关键,相关知识要回顾

 眼睛看过心里念,相似之间找规律

 五、总结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跟?小马虎?告别!

 做事一定要认真,马马虎虎可不行。

 板书设计:

 做事一定要认真,马马虎虎可不行。

 教学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认真做事的重要性,马虎要不得。并肯纷纷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避免马虎的好方法。

心理健康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零用钱是用来买学习用品、午饭?.

 过程方法:认识到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情感体验:初步懂得有计划地合理分配使用零花钱的好处

 教学重点:树立健康,求实的消费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零用钱

 教学准备:课件,储蓄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你的零用钱是怎么花的?说一说。

 二、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储蓄罐)嗯,你有自己的储蓄罐吗?你有零用钱吗?

 零花钱有多有少,关键是你怎样去花,这里面的学问可多啦!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用好零花钱。

 三、交流与活动

 (一)交流

 1、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零用钱?

 2、说一说你的零用钱是怎么花的?

 3、应该怎么样合理使用零用钱呢?(小组讨论)找学生发言。

 (二)情境讨论《一百元怎么花》

 1、老师以家长的身份发给每个孩子印有一百元字样的?钱?。

 2、让学生自由地说,并请学生把准备购买的商品名称和金额填入树上53页表内。(找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写)

 3、分组交流。(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交流)

 4、全班交流。

 5、评选出2-3名最佳消费者。

 6、请最佳消费者介绍:

 为什么这样安排花钱?

 你准备什么时候到什么商店去购买这些商品?

 你怎么挑选商品?

 四、总结

 同学们的零花钱很多,但是不能光吃的,多吃零食有害健康,也不能光买玩的,应该先满足学习上的需要。有些小朋友把零花钱捐给生活困难的同学,奉献爱心,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钱不仅仅话在这几个范围内,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花钱时,要有计划,量钱而用,使零花钱用得更合理。

 要记住:零用钱计划着花,做个小小理财家

 板书设计:

 零用钱计划着花,做个小小理财家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钱财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并乐于把自己的零花用需要的地方。花钱有计划,做到不超支、不乱花。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贝投各一。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5、小结:(观看课件六。)象球这种每个面都是圆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滚,但不可以叠起来的物体,我们叫他球体。象几个硬币叠起来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可以向一个向前向后滚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五、游戏:找家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形、球体、圆柱体,老师的电脑里也有,你们看——他们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1、电脑游戏:找家

 (给各种圆形的物体、圆柱体的物体、球形物体分别找到各自的家。)

 2、综合游戏:找家

 你们都想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好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垫子下面的,看看是什么形状的?把他送到图形宝宝的家。

 六、变一变,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你们给图形宝宝找到了家,还想用球体、圆柱体制作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球体、圆柱体不够多,我们来帮他们一起做球体、圆柱体,有困难吗?

 (孩子们开始积极地寻找制作球体、圆柱体的材料,有的孩子选择报纸做金箍棒,有的选择长方形纸张做望远镜,有的把圆形叠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蔡浩翔拿起毛线绑来绑去的,说“太难做了”我走到他身边,捡起地上的毛线团起来,立刻高兴地说,“我会了,把线团起来就可以变成球了。”开开拿起碎布也团团团,变成球。)

 七、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结束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圆形、球体、圆柱体,感知圆形、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 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4

  活动目的

 1、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学习制作球体、圆柱体,建构球体、圆柱体组合物体。

 3、通过摸、量、滚、做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4、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包装。如足球冰淇淋盒、小药丸盒、易拉罐、麦乳精罐等。

 4、准备一些挂历纸、白板纸、橡皮泥、尺、胶带、线、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球体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2、请幼儿玩球。幼儿按意愿选球,通过摸、滚、踢、拍、托、掷等动作玩球。

 3、请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玩的是什么球?怎么玩的?通过玩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5、师生创编儿歌:小小球儿圆溜溜,哪边看它都很圆;小小球体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

  二、有趣的圆柱体

 1、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滚一滚易拉罐、麦乳精罐等,说说它们是向什么方向滚动的。

 3、请幼儿将圆柱体积木、积塑、小棍棒按高矮、粗细的顺序分别排一排,看看它们像什么。

 4、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三、球体、圆柱体的区别

 1、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2、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3、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四、灵巧的小手

 1、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给幼儿提供白板纸、挂历纸、橡皮泥等制作材料,让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对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求他们完成球体、圆柱体模型;对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建构组合物体,如凉亭、攀登架、滚筒等;对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他们完成简易组合物体即可,如冰淇淋娃娃、京剧小丑等。幼儿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对大胆创新的幼儿,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并为他们提供条件,使其完成作品。

 3、作品展览。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佳作,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五、商品展销会

 1、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

 2、引导幼儿将自制的作品、收集的玩具和废旧物品先按球体、圆柱体两大特征进行分类;再按商品的种类(如食品、玩具、日用品),进行二次分类。

 3、陈列货架,布置环境。幼儿按标记排放商品。

 4、开展创造性游戏:“商品展销会”。要求幼儿在展销过程中,说出各种商品的名称、外形特征。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5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6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从而使幼儿对本次的知识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乐意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感知球体,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

 3.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到达长时记忆的目的。

 难点:真确分清并记住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墙面布置球体和圆柱体两个区。

 2.各种皮球,乒乓球,纸筒,易拉罐,瓶盖等

 3.报纸。

 4.《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1.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

 看一看,老师给小朋友带什么来?这些是什么呢?

 幼儿:这是足球,

 幼儿:这是积木,

 幼儿:这是皮球(乒乓球),

 幼儿:这是小凳,杯子,还有饮料。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那些是球体?那些是圆柱体吗?

 2.操作球体和圆柱体,感知他们的特征,

 教师:我们,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请小朋友们拿一个球体,在拿一个圆柱体摸摸他们,然后在地上滚一滚,看看球体和圆柱体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我发现易拉罐倒下来的时候滚得好快好快!立起来的时候滚不动为什么呀?

 幼儿:是啊,倒下来的时候想车门儿一样滚来滚去,立起来的时候是平平的。

 教师:你们看的时候很仔细,那我们再看一看,摸一摸还有什么样的东西跟它一样?

 幼儿:教师我的小登立起来的时候可以做,我搬不动的时候就把放到滚着走,

 教师:那你们看一看,这个足球和那个小登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足球到处都是圆圆的,

 幼儿:看这个足球滚得多快啊

 幼儿:这个积木可以滚着走,开可以站住,足球却站不住。

 教师:这个足球摸起来到处都是圆的可以滚着玩,我们把形状像它一样东西叫球体。

 教师:这个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放到以后还可以滚着玩,像这样的东西叫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球体摞起来,再把圆柱体摞起来,看看你发现什么?

 幼儿:易拉罐可以摞起来,可是皮球摞不起来,

 教师:对,球体可以摞起来。圆柱体摞不起来。

 2.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用报纸做一个球体的东西、再做一个圆柱体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站到墙上去。”“想一想,球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圆柱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做一做书上的

  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如果这节活动又不适合幼儿的我会随机应变,调整活动的内容。

 二、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展示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活动课,总的来说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

 2.对师幼互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我也会因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

 三、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其次这次活动的的内容对幼儿来说还不够,还应再加点游戏。

 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

球体与圆柱体大班教案7

  活动名称:

 《认识球体、圆柱体》

  领域:

 科学、艺术

  执教班级:

 大班

  执教人:

 孟爽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

 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二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三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二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三结束

 1、教师评价活动。

 2、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4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

 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

 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一下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 本周进行了《谁轻谁重》这一课的教学。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回顾观察的方法:? 手-摸、掂,鼻-闻,眼-看。这些方法学生们都比较熟悉。

? 预测时,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写文字还有些困难,想到了应用了标数字的方式1-5代表最轻到最重,方便学生进行填写。

? 学生在进行掂一掂实验活动时,掂实验材料大橡皮、小橡皮,木块、塑料块、乒乓球,两两比较时,比较的原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在掂一掂实验时,学生操作基本也是按照预测的顺序,判断出最轻到最重的顺序。没有很好发挥掂一掂的作用,可能是讲的不够特别详细。

? 实验活动量一量,让学生明白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能更准确做出比较,我们采用天平来帮助我们判断谁重谁轻。进行实验时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左物右物,二是左物右砝的思想,进行比较。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左物右物和掂一掂的思想一样,实验时间比较短。左物右砝,是用回形针充当砝码,五个物体都进行测量的话,一堂课实验没有做完,于是分了分哪些小组测大、小橡皮,哪些小组测木块,塑料块,乒乓球,再结合各小组的综合结果来判断谁轻谁重,但其中存在误差问题,测量相同的物体,结果不同,需要再添加误差的讲解。活动手册需要手把手带着填写,不带的话,出现了数据太多分不清填写哪个的情况。

? 本周已经是开学第三周了,小朋友们还是比较浮躁的状态,何时才能完全收心呀!

中班教案

一、前情:因材料不够,所以本课作为演示课。本次反思以演示课作为写作背景,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难点有所区别。

二、关于平铺:研读教参“平铺是平铺一层”,不能提前说铺满。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学生对比发现木块和螺母的平铺不同时,我在提出谁铺满了,谁没有铺满。

三、困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木块和乒乓球只有一种平铺方式,而螺母和橡皮却有多种。

1.师生对话

师:谁来挑战一下木块的第二次平铺。注意:换一种方式哦。

生1:上台示范

生2:他铺的不对,有缝隙。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要求是不能刻意留出缝隙哦。

2.改进之后,师生对话

师:刚才老师和大家完成木块的第一次。在第二次开始时前,我们先在镜头下看看木块和螺母的特点。老师边转动,你们边观察。

生1:木块四面八方都是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生2:螺母四面八方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圆的,有的地方......

师:那好,老师想让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位小朋友的观察,预测木块有没有另外一种平铺方式?并说明理由。

生3:我认为没有。因为木块四面八方都一样,无论我们把它竖起来还是横着,它都是一样的。

师:赞同他的,请给予掌声。(掌声响起)那我们接下来就试一试吧,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3.反思:因为这堂课孩子没有摸到材料,所以第一次对话中,展现孩子的思路是没有走上正轨的。我就多加了一步:给他们一个前概念的学习契机——在镜头下观察木块和螺母。在对比中发现特点,再顺势提出预测,最后实验检验。所以在下面学生自主课堂小结部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的认识要更准确。

四、学生自主的课堂小结:

1.师生对话

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哪些?

生1:有的物体只有一种平铺方式,比如:木块和乒乓球。而有的物体却又多平铺方式,比如:螺母和橡皮。

师追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呢?

生1:因为木块和乒乓球的四面八方都是一样的。而螺母和橡皮却不是这样,有的地方是圆的,有的地方是长方形的。

师:你上课很认真,意识到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还有哪些发现吗?

生2:我还学习到就是螺母和乒乓球平铺会有缝隙,而木块和橡皮却没有。我想可能跟它们各自的形状特点有关吧。

师:你观察很仔细,许多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形状,比如木块,比如螺母。这些形状就是它们的基本特征之一。

2.反思:学生自主课堂小结是我习惯性忽略的地方。但这一堂课,我采取了该种形式,发现这样有三点好处:A、我会很清楚部分学生对该堂课的把握程度。B、给我反馈,调整教学环节或后续需要给他们补充哪些知识。C、学生自主表达能力提升,也会自我总结课堂内容,相当于再学习。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运用幼儿最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原来汉语故事的了解中,会用英语表达故事的寓意。通过乌龟和小白兔的本领展示,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各种动作,包括我们人类也可以用动作去表达的知识。生活中兔子比乌龟的速度要快的多,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很难赢的。可故事中就让乌龟赢了兔子。同时给我们发人深思的一个道理:只要虚心努力地做事情,必会有掌声响起的时候。

 故事背景 小兔子在树下睡觉,乌龟爬到终点获胜,相应的情景画面。

 活动目标

 1、 学会走、跑、跳、爬得英语说法。

 2、能够用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本领。

 重点难点

 1、让幼儿能够用英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本领。

 2、学会walk run jump crawl各种动作的英语名称。

 3、能演唱儿歌,并能用动作表达歌曲的意思。

 活动准备

 教学魔法笔、挂图、小兔子、乌龟的头饰,单词卡片

 活动过程

 Step1:Warm-up

 1、说唱歌谣带领幼儿做热身活动。

 Step2、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走、跑、跳、爬的卡片,与刚才小动物表演得动作相对应,引出知识点。

 Step3,Practise

 1、 引导幼儿跟着标准音进行跟读。

 2、引导幼儿做走、跑、跳、爬得动作,并能说出walk 、run 、jump 、crawl

 3、教师边说边做,教师说l。I can run。I can crawl引导学生一起做。

 Step4:Production

 1、Game:我型我秀,教师抽幼儿扮演小兔子,乌龟,比赛。引导幼儿边跑边说。I can run。I can crawl

 2、Game;粘粘球

 选一名幼儿在前面手拿粘粘球,开始唱歌,唱到“Walking walking walking "幼儿就把粘粘球掷到walk的单词卡片上。walk 、run 、jump 、crawl的玩法一样。

 Step5

 1、聆听并学唱儿歌能够独立唱完此首英文歌曲。

 2、能够主动以肢体动作表达对歌词内容得理解。

 3、教师做动作引导幼儿唱。

 Step6对歌

 1、教师把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句,然后交换唱。

 2、教师点击课本让幼儿大声唱出儿歌跳起舞结束本堂英语活动。

 活动延伸:

 回家后,这首歌可以做为饭后的小律动来操作,在孩子唱歌时父母可以跟这做动作。让孩子把歌曲里的动作运用到生活中使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反思

 幼儿年龄小,听觉敏锐,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针对我班幼儿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每位学生都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把自主探究权还给学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实践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探究首先,课堂上要用多种方式调动学习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是这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此,课堂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生动形象,争取在幼儿注意力分散之前结束主课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多加入一些体态语,少一些汉语的翻译,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的过程中理解老师所说英语的意思。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气氛很活跃,容易被幼儿所喜欢,并且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为相对运动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的兴趣 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因此,老师需要反复说、反复用,让幼儿在自然而然中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想让孩子学好英语,还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教好他们,用我的爱心、细心、耐心、童心、信心、诚心去培养每一个孩子。

中班教案 篇2

  舞动乒乓球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合作玩吹乒乓球的游戏,锻炼肺活量,同时在游戏中感知乒乓球滚动的原理,哥哥姐姐可以在游戏中初步形成责任感,尝试主动、友好、礼貌地与弟弟妹妹合作交流,学习解决交往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弟弟妹妹通过与哥哥姐姐的接触,了解他人的存在,学习并体会站在哥哥姐姐的立场感受情境,理解哥哥姐姐主动关心自己的情感,

  (一)看谁力气大

  游戏材料:

 乒乓球、桌子、积木。

  游戏玩法:

 桌了两端设置网兜,积木在桌子两侧围边,桌子正中间画一横线,球放线上,幼儿两人一组(大带小)蹲在桌子两端,一方幼儿合作将球吹进对方网兜内,先进球者胜

  游戏规则:

 合作吹球过程中,手不可以帮忙;对方的球过了中线才可以将球再次吹回给对方:

  延伸游戏:

 1、变换轨道(桌面)的长度。

 2、通过调整围边积小大小改变轨道(桌面)的宽窄度,越窄的轨道,游戏时难度相对越低

 3、用积小搭建多种形式的“球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炸果子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纸棒,体验游戏的乐趣,练习钻、翻。

 2、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手、纸棒、眼、头、手臂的关系,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长约50厘米的纸制彩棒。

  活动过程

 1、教师让幼儿自己找一个伙伴,两人组成一组。

 2、小朋友二人一组,手拿纸棒的两端,两根纸棒成平行状;

 3、游戏开始,两个小朋友一起念儿歌:“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你开,我开,哗啦过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时,两只手臂有节奏的左右摆动,念“你开,我开”时,两个小朋友同时举起同侧的一根小棒,念哗啦时,两人的头同时从举起的纸棒下面钻过去,这时两人背对背站立。小朋友再念第二遍儿歌,用同样的方法再翻回来,这时两人面对面站立。

  过河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胸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若干,筐一只。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动作如下:

 (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4)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二、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三、青蛙过小河

 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你们看看能从哪里跳过去。如果游来了鳄鱼,你敢不敢从鳄鱼身上跳过去?

 2、教师将绳子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跳过小河,巩固前面游戏中掌握的动作方法,并利用所学动作完成一定的目标,进一步锻炼体能。

  第一次活动 :幼儿自由跳过小河,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 :教师通过增设下雨、河面变宽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难度。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 :教师胸前贴上鳄鱼做鳄鱼,双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儿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再从鳄鱼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到指定的筐里。

 3、幼儿依次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改变自己膝盖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四、青蛙回池塘

 1、今天所有的青蛙都很能干,学会了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跳田埂,过小河,捉害虫,掌握了很多本领。大家累了吧,我们再把绳子围成池塘,休息休息吧。

 2、小青蛙在音乐伴奏下在池塘里游一游,用绳子模拟水波晃动,并相互拍腿放松,休息嬉戏。

 3、简单点评活动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

 4、师幼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进行分割。

 2、探索图形分割的不同形式,能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图形拼合的方法。

 物质准备:房子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图形、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以“老师的新家安装玻璃”引入活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最近要搬新家,但是太忙了还没装修完,瞧,窗户的玻璃还没有安装好,所以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二、幼儿操作,尝试分割几何图形。

 (一)第一次操作

 1、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窗户的不同形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安装玻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窗户都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玻璃?这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剪得刚刚好又不浪费材料?你们都说很多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观察比较窗户与玻璃的不同。

 (2)发现问题:想想怎样才能让每块窗户都安上合适的玻璃。

 2、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1)师:是怎么安装玻璃的?这个图形是怎么来的?你来试试,先折一下然后比一下,合不合适,好的合适了,我们就剪下来。

 (2)你把什么图形分割成什么图形?分割成几块?

 (3)这个窗户还没有安装上玻璃,谁来试一试?正方形变成几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合在一起又变回什么形状?

 (4)你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玻璃的,直接剪这种方法好用吗?为什么?那折了再剪和直接剪哪种方法比较不浪费材料呀?

 (5)原来我们要对角或者对边折一折、压一压、然后打开沿着直线剪下来。

 4、发现图形分割的简单关系

 小朋友真能干,原来正方形能分割成两个长方形也能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圆形能分割成两个半圆形,无论这些形状怎样分割,合起来都能变回原来的大图形,这回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图形分割或者拼合的方式制作自己喜欢的玻璃安装窗户。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征,以生活情景给窗户安装玻璃为背景,使枯燥的数学活动生活化、情趣化,让幼儿更易接受。活动以幼儿分组操作为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讲述,帮助幼儿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整理升华。这节活动让孩子在一个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活动打破以往的老师先教孩子再操作的模式,而是根据《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所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节活动的内容选择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在操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投入。但给孩子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从而导致在第一次操作后的概念梳理不够清晰,应该引导孩子观察、对比为什么不合适,找出原因然后再出示操作步骤图给孩子一点提示。第一次的小结起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孩子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为第二次的操作难点做个小小的提示,这样孩子在操作时目的更明确。在活动中应该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在分享交流时抓住孩子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经验梳理会更有效。

中班教案 篇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

  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10以内数,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启发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标记变化进行数数。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9的数字每人一份、小猫的图形拼图照片一张、老师操作数字卡两套(1—9)。

  教学过程

 1、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老师想请一些小动物来参加,你们说好吗?但是老师忘记了小鸡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小鸡的电话号码前4个是2468,后面的数比前面按顺序都要大1。(24683579)这就是小鸡的电话号码。我们来打电话,师: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鸡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猜对了。

 2、小鸭原来的号码是94485521,可现在换了,黑色的数字要比原来的少1,红色的数要比原来的多1。(853912)我们来打打看,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鸭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又猜对了。

 3、小猫的电话号码是在它的这照片里。

 第一个号码是胡子的根数:4根。第二个号码是眼睛的个数:2个。第三个号码是尾巴的个数:1根。第4个号码是棕色的花纹:5块。第5个号码是小猫身上的正方形的口袋:。第6号码是椭圆形的个数:7个。第七个号码是三角形的口袋:8个。第八个号码是小猫耳朵上的三角形;6个。请小朋友把小猫的电话码说一次。拨电话。

 4、小狗的电话号码有这么多的数字:57298613。它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拨打电话。

 5、我们的客人都来了,联欢会开始了。听老师的口令:比3少1的数,幼儿两个手拉手一起跳舞。

 6、今天的联欢会结束了,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