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

奥运精神人物素材摘抄_奥运精神的人物

tamoadmin 2024-08-10 人已围观

简介1.李文龙摔倒了继续拼,从他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奥运精神?2.中国奥运精神人物事迹是什么?3.刘翔有怎样的奥林匹克的精神4.谷爱凌的奥运精神是什么?5.谁最具有奥运会的精神?奥运精神指的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古代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出希腊人对神

1.李文龙摔倒了继续拼,从他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奥运精神?

2.中国奥运精神人物事迹是什么?

3.刘翔有怎样的奥林匹克的精神

4.谷爱凌的奥运精神是什么?

5.谁最具有奥运会的精神?

奥运精神人物素材摘抄_奥运精神的人物

奥运精神指的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古代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出希腊人对神和自然的敬畏。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注意事项:

奥林匹克精神是由众多伟人与无数英雄共同缔造的。擘画和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物顾拜旦。

在波折坎坷中走向兴盛辉煌的改革家萨马兰奇,临危受命且秉持“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新格言的罗格,在疫情阴霾下将“更团结”作为奥林匹克新理念的巴赫,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尽心竭力的何振梁。

李文龙摔倒了继续拼,从他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奥运精神?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中国运动员弘扬传承奥运精神------

1. 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2.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中国运动员弘扬传承奥运精神,“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中国奥运精神人物事迹是什么?

从他的身上体现了不断拼搏以及不服输的奥运精神。一直以来,奥运会都是体育盛事,许多运动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他们才可以获得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李文龙在比赛的过程中摔倒,可他却选择了继续拼搏,这也可以体现中国运动员不服输和继续努力的精神。

2022年2月4日,北京顺利召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全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参加体育盛事,并且努力争夺奖牌。短道速滑一直是中国代表团的优势项目之一,李文龙作为短道速滑选手,一直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摔倒并不意味着失败,努力拼搏才是奥运会精神的体现。

第一种精神: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或许有一部分体育运动员需要参加多个项目的比赛,每一位运动员在参加团体项目比拼时,他们都会为了保证国家代表队进入更高阶段的比赛,从而取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中国短道速滑代表队参加比赛时,李文龙摔倒后,同一个赛场上的其他中国运动员,努力缩短与前面队伍的时间差距。从中我们会体会到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第二种精神:从不服输

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每一位体育健儿都会展现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李文龙摔倒之后,中国代表团并没有放弃比赛,这从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体育健儿不服输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包罗万象,努力拼搏,争取获得最优异的比赛结果。

总的来说,李文龙摔倒之后,中国代表团的比赛进入了更高层次。每一位中国体育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十分密切,尤其是参加短道速滑接力比赛的男运动员们。体育赛场变化无穷,体育健儿却要付出艰辛努力啊。

刘翔有怎样的奥林匹克的精神

周继红17年进入湖北省跳水队,开始接受跳水专业训练,1981年夺得全国冠军,1982年进入中国女子跳水队。

年,因为原定参加奥运会的女子跳水选手吕伟受伤,周继红地获得了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跳台比赛的参赛权。在比赛中,周继红力压队友陈肖霞等人,以435.51分的总分夺得金牌。

教练生涯:

1986年,周继红退役,进入北京大学学习英语,后她主动要求肄业,放弃了北大求学。?[18]?1990年毕业后担任中国国家跳水队教练。

1998年,中国跳水陷入低谷,作为年奥运会中国跳水奥运冠军第一人,周继红受命执掌中国跳水队。虽然她在国家队有过当教练的短暂经历,但毕竟没有证实过执教能力,在众多知名教练的怀疑中开始了领队工作。

谷爱凌的奥运精神是什么?

奥林匹克的终级目标,是人类追求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适度”,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早就提出的诤言。因此,刘翔代表的奥林匹克适度精神。运动不应把生命作为赌注,刘翔是正确的。

刘翔的奥运精神是坚持不懈、永不言败!

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运精神。

谁最具有奥运会的精神?

谷爱凌的奥运精神是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个18岁的小姑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基本没人觉得她能在大跳台比赛夺冠,就好比国足能进世界杯。等到第二跳结束后,更加不可能夺冠了,就好比国足能进世界杯10强一样。

谷爱凌诠释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精神

谷爱凌第一跳就已经拿出了她的看家本领,最高难度动作,得到93.75分难度1440。大跳台比赛规定,在第二跳时,参赛选手要选自己不擅长的方向起跳,所以自然而然,第二跳谷爱凌88.5分。此时,跳台女皇泰丝·勒德排名第一,谷爱凌总分第三。

如果谷爱凌在第三跳时选一个从没跳过的最高难度,而且跳的还不错的情况下,可以冲刺下银牌,因为分析台那边说金牌肯定不能拿到的。谷爱凌在第一跳时已经拿出她以往最难动作1440,如果要夺金,就意味着要尝试从没跳出来过的1620难度。

1620的动作,历史上没有任何女子运动员成功过。就算谷爱凌挑战1620难度,成功拿下金牌的几率特别小,此时她的总分排名第三,想要金牌,就必须以最高难度,从她并不擅长的方向去跳1620难度。这就好比让国足用左腿踢球,然后还要和德国比赛并取得冠军。

而且危险程度也是极高的,谷爱凌还有两个项目要参加,万一受伤了,后面两个比赛怎么办,最主要的是,这个大跳台比赛项目是她参加三个项目中最弱的一项。在不可能冲刺金牌的弱项目上,堵上可能参加不了最擅长的两个项目的风险,去冲刺金牌,换做是你,你会吗。

很多运动员可能都不会冒这个风险,不值得啊。解说员都说谷爱凌今天超常发挥,很完美了,千万不要受伤,我们大家都已经很满意了。但谷爱凌决定愿意冒这个风险,这就是奥运精神,突破自我。愿意去尝试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动作,第三跳成功了,谷爱凌做到了。

奥运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改变个人的命运。从邓亚萍连连获得世界冠军的故事中,就能体现出奥运精神。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对邓亚萍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合作更广泛,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

邓亚萍,13年生于河南郑州。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或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或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职业生涯辉煌战绩: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当前情况:

19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

近况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